中国音乐研究基地
2010年10月,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联合指导下,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原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依托中国音乐学院正式成立。她是主要致力于开展中国音乐研究与传播的学术研究机构,是吸引和凝聚全国乃至全球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播研究者的重要学术研究平台。研究基地的总体定位为:第一,从地方学、本土化及国际化的学术视角出发,以“中国音乐研究与传播”为主题。第二,对中国音乐进行历史梳理,探索如何发掘、保护和发展具有特殊文化战略地位的中国音乐文化,以更好地贯彻和落实“人文北京”理念,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服务全国,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走向世界。
从2011年到2013年,基地完成了一期建设任务。一期建设中,依据基地的研究定位,设定了“北京历史音乐文化研究”、“北京当代音乐文化研究”、“北京音乐文化政策与发展研究”、“国际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四个研究领域,聘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大学等全国十多个单位48名专家学者参与我们的基地研究工作,其中第一期建设首席专家为著名音乐学家樊祖荫教授,基地主任为赵塔里木教授。基地正高职称专家34名,副高职称5名;常驻基地研究员8名,在站博士后6名。
一期建设中,基地平台获得科研经费支持847.64万元。基地研究员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横向课题15项。其中国家重点3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5项,其他6项。完成全部预设项目成果7项,委托项目3项。基地一期建设共出版学术专著16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7篇,咨询报告1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人次;科研成果被其他部门采用6个;市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采用2篇。基地以“两会一节、一奖”为核心,开展了国际国内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三年中共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国际性学术会议6次。很好地达到了基地的设定目标。
2014年6月,基地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组织的验收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进入到第二期建设阶段。
二期建设首席专家为谢嘉幸教授,基地研究员共有100人,其中,中国音乐学院兼职研究员37人,国内其他单位兼职研究员40人,基地专职研究人员12人,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1人。基地研究员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9项。